Book Appointment Now

認識移動平均線
移動平均線是最常用的技術指標之一,計算過去一段時間的平均價格;分別代表市場買賣雙方的持倉成本。均線有很多種使用方式,例如: 以目前的價格和均線的位置判定多空方向;或是用二條不同的均線交叉往上或往下決定進出場;或者是抓均線的斜率研判多空力道……
均線也分成很多種類,這篇文章 我整理了一般人最常用的簡單移動平均和指數移動平均
簡單移動平均線(Simple Moving Average,SMA)
公式如下
N天移動平均線= N天收盤價的總和 ÷ N
將過去一段特定的時間,對價格進行平均計算統計出來的數值連接起來,是觀察價格波動的一個最基礎指標
指數移動平均線(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)
公式如下:
EMA ( N ) = 當期收盤價 x 加權乘數 + 前期 EMA x ( 1 – 加權乘數 ) 加權乘數 = 2 / ( N + 1 )
從公式觀察就是針對近期的價格平均給予較高的權重,主要是希望能能夠更精準且快速地反映出市場的即時價格。
EMA的應用當中,最具代表性的是MACD。 MACD指標就是從EMA所衍生出來
如下圖 二條均線的參數都是20 但是粉紅色的均線(EMA)明顯較淺藍色的均線(SMA) 反應較快

在 Multicharts 裡面 的簡單移動平均函數是 Average ;指數移動平均的參數是 Xaverage
value1 = Average(c,Len1);
value2 = XAverage(c,Len2);
從元大Easywin 的技術分析設定 移動平均價 >> 可以自行選擇 分成 一般 加權 和指數

分享一個 SMA和EMA互相搭配的範例
當指數移動平均小於簡單移動平均線(參數都設定一樣) 此時突破近期的高點就買進多單;反之 如果 指數移動平均大於簡單移動平均線 跌破近期低點就買進空單…… 程式碼如下

應該算是順勢還是逆勢的策略呢?
簡單回測如下

加入移動停損的機制 和濾網後


不過 回測的績效不代表未來 ;有興趣完整程式碼研究的 再連繫我
除了 SMA和 EMA ,還有另外一種加權移動平均線WMA 也是很受歡迎;
加權移動平均線(Weighted Moving Average, WMA),在概念上與 EMA 類似,它也認為越近期的價格越重要。但與 EMA 的指數遞減不同,WMA 採用的是線性遞減的方式,來給予周期內的每個價格數據加權
公式如下
WMA ( N ) = { ( 當期收盤價 x N ) + [ 前期收盤價 x ( N – 1 ) ] + …… + 第 N 期收盤價 x 1 } / 加權乘數的總和
Multicharts 裡面的函數為 Waverage
EMA、WMA 與 SMA 間的差異在於它們對於不同數據的重視程度。SMA 對於所有價格數據給予相同的權重,而 EMA 或 WMA 則給予了最近期的價格較重的權重。 不論是哪種計算方式它們都是均線,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落後的問題,即便均線是最基礎易懂的技術指標之一,但仍要搭配其他的方式才能提高操作的勝率
簡單移動平均 | SMA | Average(close,Len) | 一般均線預設的模型 |
指數移動平均 | EMA | Xaverage(Close,Len) | 反應較SMA快 |
加權移動平均 | WMA | Waverage(Close,Len) | 更貼近市場走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