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ok Appointment Now

新手開發策略常犯的錯誤
這篇文章 我整理了關於新手開發交易策略常見的錯誤,希望大家可以少走一些彎路
交易邏輯有bug
這是一個常見的錯誤邏輯。例如 if close cross over high then buy next bar and market;站上當K高點買進多單。當根的收盤價 是無法穿過自己的高點,所以條件不成立 買賣訊號也不會出現。必須要改成 if close cross over high[1] then buy next bar and market (大於前面1根K棒高點) 邏輯才成立
在開發策略的時候 建議先把交易邏輯用筆紙寫下來並且用圖畫出來 逐一比對
未設定停損機制
有些策略回測績效看起來不錯 但是沒有設停損,有可能是賠了1000點後凹回來的,績效報表上看不出來 實際上交易沒有人承受得住
舉例說明
if close cross over average(close,20) then buy next bar at market;
if marketposition=1 then sell nex bar at entryprice+20 limit
翻譯成白話 就是站上20日移動平均線買進多單,停利設20點平倉

從回測的績效報表來看 勝率和績效也許都不錯,但是沒有親身經歷過你會發現結果是美好的過程卻是很煎熬 😱😱
未開啟細部回測
範例說明 setpercenttrailing(5000,10)
該函數的用法,就是當獲利超過5000 拉回10%停利出場
如果使用的K棒週期較長設定拉回的範圍太小,在當根K棒的回測上無法辨識當根進出的點位 會導致績效變成快樂表,以為找到了聖杯
建議新手不要使用IOG模式; 使用set指令記得開啟細部回測

未加入手續費和滑價
手續費和滑價是交易成本的一部份,策略本身若是交易次數很多,那麼這部分會是比較大的負擔;加入交易成本後和未加入交易成本 績效比對可能落差會滿大寧可將手續費和滑價成本設定高一點,真實交易比較不會落差太大

交易次數過少樣本數太少
回測就是把固定的邏輯套用過去數據驗證 得到可信度高的參考依據。交易的筆數越多得到的分析會更客觀,但新手常常為了讓報表好看加入許多濾網而降低了交易次數(例如一年只有交易10筆),也許績效看起來很漂亮但可能不切實際

回測的區間越長越好??
台指期從2001年上市, 20年前的股市環境和現在不同 很難有固定的一套方法20年來不變都穩定賺錢,跑最佳化的區間太長 有可能表現比較理想的參數分布在前面幾年,其實策略近期已經不行了 但是回測報表會讓你感覺還不錯,產生倖存者偏差

簡單列出了 新手開始使用Multicharts 撰寫策略 常會遇到的疑問,後續有更多的內容再行補充